收割机与打捆机协同作业。
当前正值晚稻收割的关键时期,湘乡市泉塘镇以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为双重导向,全力推进秸秆回收再利用工作,让秸秆从“生态包袱”变为“增收宝贝”,走出一条 “生态效益 + 经济效益” 双赢路。
在泉塘镇上湖村的广袤稻田里,一幅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。湘乡市纲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收割机与打捆机默契配合、协同作业。收割机在前轰鸣驶过,将沉甸甸的稻穗收割入仓,随后打捆机紧随其后,迅速将稻草卷入机器内部。经过压实、粉碎、打捆等一系列精细工序,一块块整齐的“秸秆块”从机器尾部“吐”出。早已等候在旁的养牛户们立即行动起来,迅速上前将 “秸秆块” 装车,这些新鲜 “饲料” 将直接送往养殖场。湘乡纲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舒纲举笑着介绍说:“现在秸秆成了‘香饽饽’!目前冷水江、新化等地的客户已向我们订购两万捆秸秆,剩余部分主要供应周边养牛户,每捆秸秆能卖四到六元,这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,也帮助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。”
养牛户装运秸秆。
为从根本上破解秸秆处理难题,今年泉塘镇统筹农业与畜牧企业等多方力量,积极探索创新,采取饲料化等多种方式,全面实现秸秆回收再利用。这一举措不仅为当地农业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也切实帮助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。帝易方家庭农场负责人易智敏坦言:“秸秆对我们养牛户帮助很大。以前秸秆大多被焚烧,现在能有效利用起来,解决了饲料来源问题。”
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,泉塘镇还在拓展秸秆利用的 “新赛道”。舒纲举透露,计划下一步以秸秆为基料种植赤松茸,发展特色产业,一亩的赤松茸可以容纳二十亩的秸秆,既提升了经济效益,也进一步拓宽了秸秆利用途径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、更可持续的动能。
一审 | 吴维
二审 | 成勇
三审 | 谭浪
副总编辑 | 周鑫
总编辑 | 易绚梅
责编:李源
来源:湘乡市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!/ignore-error/1&pid=53252585 )
赵新文到东山街道调研督导文明城市建设“联点共建”工作
 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!/ignore-error/1 )
赵新文督导文明城市建设工作:深入一线查问题 压实责任促提升
 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!/ignore-error/1&pid=53217785 )
同治《湘乡县志》(整理版)新书发布
 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!/ignore-error/1&pid=53245280 )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”2025年湘潭市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集中示范活动举行
 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!/ignore-error/1&pid=53189865 )
赵新文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干部
 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!/ignore-error/1&pid=53292580 )
湘乡市稳步推进全国1%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工作
 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!/ignore-error/1 )
郭勇:补短板 强管理 浓氛围 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见行见效
 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!/ignore-error/1&pid=53185610 )
赵新文:以“整改不到位不松手、落实不彻底不收兵”的决心 全面推动整改工作走深走实
 



        
    




